2023年11月24日,“中西学者语言认知科学前沿百家讲坛∣语言认知科学研究与应用讲习班(第一期)——眼动实验技术”于永利集团官方网站正式拉开帷幕。讲习班由永利集团官方网站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办,吸引了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名师生报名参与。本期讲习班分为学术报告模块和眼动技术培训模块,旨在促进对眼动技术在语言认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交流,并提供专业的眼动追踪技术培训。
1.眼动技术讲习班开班仪式

永利集团官方网站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任王建勤教授在开班式上发表致辞,基地副主任蒋荣主持开班仪式。王建勤教授热烈欢迎讲习班学员,并对受邀专家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眼动追踪技术在语言和阅读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为研究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视听知觉和认知过程的独特视角。通过监测个体在阅读、听说语言时的眼球运动,眼动追踪技术揭示了语言处理的动态过程。讲习班旨在为学员提供深入了解眼动追踪技术原理、应用以及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的优质平台,希望学员能有所收获。

2.讲习班专家学术报告
11月24日是讲习班学术报告模块,应邀做学术报告的嘉宾为:中国科公司心理研究所李兴珊研究员、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Erik Reichle教授、澳门大学阎鸣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鸣沙教授、英国莱彻斯特大学Kevin Paterson教授。
报告一:中文阅读特异性的认知机制
报告人:中国科公司心理研究所 李兴珊研究员

中国科公司心理研究所李兴珊研究员首先发表了题为“中文阅读特异性的认知机制”的报告。李兴珊研究员提出了两个核心理论假设,涉及词切分的竞争假设和基于加工的眼动落点选择策略,并分享了中文阅读模型(CRM)的构建及相关研究。他还介绍了正在进行的中文阅读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展望了数据库在认知研究和阅读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报告二:Towards a complete model of reading
报告人: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 Erik Reichle教授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Erik Reichle教授以“Towards a complete model of reading”为题进行了详细的报告。他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模型、眼动实验等方法深入探究阅读中的知觉、认知和运动过程(例如:E-Z reader模型和Über-Reader模型),为模拟阅读提供了基础。
报告三:句子阅读过程中的知觉广度研究
报告人:澳门大学 阎鸣教授

澳门大学阎鸣教授的报告主题为“句子阅读过程中的知觉广度研究”,重点讲解了采用移动窗口范式研究阅读过程中知觉广度的不对称现象。他深入解释了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包括大脑的偏侧化、阅读方向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最后,阎教授总结了这些理论和假设,并提出颜色切词可能有助于提高阅读障碍者的阅读能力。
报告四:透过眼睛窥视大脑——眼动和脑疾病
报告人: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鸣沙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张鸣沙教授发表了题为“透过眼睛窥视大脑——眼动和脑疾病”的报告。他指出眼睛作为心灵窗口的象征,在脑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张鸣沙教授介绍了采用眼跳来评估大脑功能的行为学指标,并展示了一个新的产品,即精神分裂辅助诊断的医疗器械。
报告五:Using eye movements and EEG to understand ageing effects on reading
报告人:英国莱彻斯特大学 Kevin Paterson教授

英国莱彻斯特大学Kevin Paterson教授发表了题为“Using eye movements and EEG to understand ageing effects on reading”的报告。他将眼动追踪和脑电图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深入研究老化对阅读的影响,为研究者提供了全面了解老化过程对阅读中眼动和神经活动交互作用的途径。
3.结语
这五位专家的报告不仅介绍了语言认知领域的最新研究,还解读了经典的语言认知研究范式。专家与学员之间进行了紧密互动,气氛轻松热烈。这场学术盛宴让学员对认知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